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5-min.png)
原标题:古镇上开放的一枝教育奇葩----记洗马林中学的建校和发展 在旧中国,农村的文化人才十分奇缺。在民国以前,凡是取得初中、初师以上学历的人被社会视为凤毛麟角,将他们的姓名、简历一一记载到《万全县志》中。这自然是由于“物以稀为贵”的原因。直至解放前,万全县的这种落后状况仍没有多少改变。 解放后,人民在政治经济上翻身得解放,在文化上也有了迫切翻身的强烈要求,各区、各村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办起了初级小学或高级小学,1952年,在县城办起了万全中学。为了进一步满足广大农家子女就近念中学,1956年县政府决定全县增办三所中学,洗马林镇从此破天荒地有了一所中学。 1956年夏天,暂借用现在的镇政府招待所的房舍为校址。8月份招生4个初一班入学,由洗马林小学校长李敬三代管。第二年文教局派来白步阁任教导主任,主持学校工作。1958年,学校已初具规模,配齐了人员编制,由卢世才任党支部书记,王琳担任校长,张泽润任教导主任,成了一所由县文教局直接统管的国办中学。 1960年王琳调走,张泽润提升为副校长,霍增高任教导副主任。1962年王喜忠接任了书记。1963年张群众调入学校,任书记兼校长,蔡珍珠仼教导副主任。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,以史明为组长的工作组进驻学校,开始了“停课闹革命”。1967—1968年,红卫兵组织控制了学校行政权,校名曾改叫“红旗战校”。1969年学校革命委员会成立,张泽润、赵宝林分别担任革委会正、副主任,1972年牛素梅任副主任。1974年田生任书记兼革委会主任,1975年梁润为副主任。1977年刘全旺接任书记,次年霍增高再次任教导副主任。1980年撤消革委会,次年张德三任副校长。1983年梁润任书记。1984年霍增高为教导主任,胡正山为教导副主任。1988年黄海洋任副校长,秦万选任教导主任。 从建校时的初中第一班起,到第四十九班停招初中班。因为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“斗、批、改“阶段,全县的四所国办中学均改为招收高中班,洗马林中学也不例外,从1970年起只招高中而不招初中生。从高中第一班起,排到1979年的三十三班,又变成了初高中同时招生,这年所招的两个初中班接以前的顺序排为第五十、五十一班。当高中排到1983年的第四十一班时,全县整顿高中布点,洗马林中学停招高中班,改为国办的试范性的重点初中,到现在已经排到了初中第八十三班。在1983--1986年期间,学校还承担了办县师范班的任务,原民办教师考入学习二年,达到中师水平。 洗马林中学建校40多年来,为国家为本县培养出了八千多名初、高中毕业生,他们大都在本市、本县各行业中发挥着他们的聪明才智,还有许多毕业生在祖国各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奋力工作。在历届毕业的校友中,出类拔萃的栋梁人才是数不胜数的,有出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的董琛,有留学美国搞学术研究的霍守清,有曾任张家口地区行署副专员的陈亮,有师级军官杜全春,有翱翔蓝天的飞行员张佃武…… 从三十七年办学经历上看,办学方向与本县政治、经济的发展同步前进,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,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承认。但也曾出现过令人痛心的曲折,在文化大革命中,正常的教学停止了,图书馆的藏书被毁,部分教师被批斗,广大学生的学业荒废,造成严重的损失。当年“造反有理红卫兵们如今早当了父母,现在正送自己的子女来上学,抚今忆昔,更珍惜现在安定的教育环境。